本报北京8月8日电(记者汪大勇)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认真落实“两个工程”,开展对对口省份的支援工作和对省内贫困地区学校的支援工作。广东、浙江、河南、重庆、青海、新疆等省(市、区)的负责同志亲自领导这项工作,一些有对口支援关系的省份之间已经签订了支援协议,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
为了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扶持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基础教育事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动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中组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和人事部等六部委据此联合印发了《关于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指导意见》。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在京召开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全面部署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
根据李岚清副总理关于沪滇两地教育对口支援要先行一步的指示精神,上海市和云南省迅速行动、积极落实,目前上海市已选派60名教师赴云南支教,上海市6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与云南省6所对口学校达成具体的帮扶意向。5月中旬,上海市教委职教办公室负责人带领上海6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赴云南,分别与云南6所对口学校就加强旅游专业建设开展校际对口支援达成了合作意向。云南省组织了32所高校教务长赴上海学习,上海市高教办公室负责人也带领上海7所高校的校长、教务长赴云南交流、讲学。
广东省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对口扶贫工作正在广泛深入开展。目前,广东省无偿支援广西的资金已达2.4亿多元,今后三年每年还将支援2000万。今年6月,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带队到广西进行扶贫考察并对学校对口支援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双方达成协议:广东选择100所中小学及华南师范大学与广西的27个国家级贫困县100所中小学和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结成“一帮一”对子。广东选派政治思想好、作风正派、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的教师到受援学校任教、任职;采取多种形式为广西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帮助提高受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广东向广西受援学校提供如改建、扩建校舍以及捐赠教学仪器设备、教具、图书资料等物质援助并提供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先进科技、信息、产品、教材以及劳务信息,帮助广西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广东帮助广西贫困地区发展高等教育,面向广西27个国家级贫困县定向招收若干名当地经济建设所急需的本科生,为受援高校定向培养一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浙江省和四川省也迅速开展了两省之间和省内学校之间的对口支援工作。浙江省要求全省各地从讲政治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自觉性,并拟定了《浙江省实施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批转实施。四川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实施“两个工程”的意义,并印发了《关于落实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对对口支援工作作了详细规定。两省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确定了七种基本形式:一是组织100所中小学开展对口帮扶,包括99所初中、小学和10所职业中学,重点帮助对口学校加强教育管理;二是选派100名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对口学校任教、任职,帮助对口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三是每年接受100名受援学校教师或管理人员来浙学习、任教或挂职;四是浙江师范大学和中德合作项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为四川省受援学校免费培训中小学师资;五是从浙江省组织的“爱心行动”筹集的经费中划出一部分资金,每年资助四川省100名学生完成六年小学学业;六是开展“手拉手”活动,组织浙江省学生向受援地区学生捐赠书本、文具及衣物;七是推动浙川两省教育系统的交流,通过不定期互访,包括举办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等形式,互相切磋,进一步取得共识,共同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省内和市内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工作。5月11日,河南省召开全省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会议,确立了教育对口支援2000所农村学校,其中重点支持100所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同时,完善配套政策,严格选拔支教人员,并对支教人员的福利待遇、职称评聘、行政组织关系等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省直有关部门分清责任,相互协调,加强领导,建立了由主管教育的副省长为召集人的定期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实行省直部门单位责任制,并发动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参与这项活动。哈尔滨市从实际出发,确立了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的思想,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制定了相关改策,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确保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工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他们一是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轮岗支教”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实行新教师、城镇在职教师到农村、城镇薄弱学校任教的轮换制度。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名的城镇在职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对口支援学校不少于600所。对口支援由原来的区内、县内学校的对口关系,扩展为城市各区都与县(市)建立对口支援及帮扶关系;二是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在积极宣传城乡教育对口支援意义的基础上,对全市7区12县(市)的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确定学校对口支援的近期和中长期规划。一些结成对口支援关系的学校签订了《责任书》,双方承诺通过彼此努力使受援学校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三是研究制定推行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相关政策,建立教师任教轮换资金,保证教师轮换期间的一切费用由政府统一发放,建设教师公寓,解决轮换教师的食宿问题,并制定《哈尔滨市中小学对口支援、任教轮换工作的评估办法》,将该项工作业绩作为对单位及领导考核的依据之一。通过扎实工作,哈尔滨市的农村教育面貌大为改观,农村教师队伍得到优化,受援学校的管理水平迅速提高。